(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 廣東報道)作為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創下港澳選手赴內地參賽、內地選手赴港澳參賽的人數雙紀錄,跨區域流動規模空前。為保障人員高效通行,三地相關口岸已針對性推出便利措施:為參賽代表團開設「專用通道」,實現「即到即走」快速通關;為持票觀賽觀眾開通「綠色通道」,同步推行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觀眾憑賽事門票還可享受「急事急辦」服務。
在跨區域交通銜接上,依託「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成果,軌道交通與公交線路網實現有效銜接,搭配全運主題「全國交通一卡通」,為觀眾往返粵港澳不同賽事承辦城市提供便捷選擇。其中,廣州作為重要承辦城市,已上線「全運廣州」專屬攻略,賽事期間不僅將設置全運專用車道、新增自動駕駛示範線路,還會開通全運主題公交線路,配套接駁車輛全面覆蓋主要比賽場館、周邊酒店及核心商圈,全方位打通觀賽出行「最後一公里」。
「目前,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橫琴口岸、中山港客運口岸等賽事人員出入境推薦口岸,已啟用十五運會『專用通道』,同時橫琴、高欄港口岸邊檢部門也已部署做好賽事物資出入境服務保障工作。」珠海邊檢總站邊防檢查處移民管理警察蔣君宇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對於集中出入境的賽事人員,該總站前期已聯同十五運會執委會和相關口岸部門,建立口岸現場通關保障專班和聯絡機制,為其提供集中查驗和「快速通關」服務。
科學部署警力 開足查驗通道
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看到,該口岸已啟用十五運會「專用通道」,現場設置了醒目的指引標識,賽事人員可憑本人有效出入境證件和賽事註冊證件使用「專用通道」。「針對十五運會期間珠港澳口岸可能迎來觀賽觀眾集中出入境的客流高峰,我們已提前部署各口岸邊檢站做好客流研判和勤務組織工作,加強與十五運會執委會的溝通協作,分析熱門賽事售票情況,科學部署各時段警力安排,及時加開、開足查驗通道。」蔣君宇說。
除了首次走進香港、澳門外,廣東賽區的承辦城市涵蓋了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等16個城市。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隨着「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日趨完善,加上公交線路網的有效銜接,以及全運主題「全國交通一卡通」等措施的配套,觀眾可快捷前往粵港澳各項賽事的承辦城市。
隨着廣州東環城際和琶蓮城際新線開通後,與廣惠、廣肇、廣清等城際貫通運營,廣東城際如今實現「多線貫通成網」;加上「公交化」混合運營模式提升效率,十五運會期間將大幅縮減民眾跨市觀賽時間。今年下半年以來,廣深港高鐵跨境列車開行頻次也進一步加密;廣深城際鐵路直達列車總數提升了近30%,織密了「隨到隨走」的通勤網絡。
穗公交專線「點對點」精準運輸
同時,十五運會各賽事承辦城市的市內交通銜接也進一步優化。譬如,東莞交通部門為當地賽區定制了觀賽出行攻略,明確「持有當天賽事門票的觀眾,可免費乘坐市內運營的地鐵和常規公交」。廣州則上線「全運廣州」小程序,其中「出行服務」板塊整合公交車、地鐵、出租車、無人智駕等多元公共交通的掃碼乘車與預約功能,「便民地圖」更將停車場、充電樁、公共衞生間等高頻使用的公共設施精準集成,方便觀眾隨時隨地查詢獲取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廣州還針對性開通全運公交專線及接駁專車,線路覆蓋全市主要比賽場館、周邊酒店及交通樞紐,通過「點對點」精準運輸提升出行效率,同時在車輛內外融入全運元素,讓觀眾沉浸式感受「流動」的全運氛圍。
「琴澳旅遊簽註」7日多次往返
此外,十五運會多項賽事將在澳門與橫琴舉行,涵蓋了乒乓球、女排、網球等熱門項目。為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橫琴口岸等部分口岸在賽事期間可望設「免出示證件」通道,屆時有望實現直接「刷臉」通關。而「琴澳旅遊簽註」這一創新便利措施已實現全國通辦,旅客憑此簽註入境澳門後,7天內可不受次數限制往返橫琴與澳門。這一政策為觀賽旅客靈活規劃「白天赴澳觀賽、夜晚入住橫琴」的行程提供可能性,有望降低觀眾的整體觀賽開支。
香港賽區主媒體中心今正式運作
香港文匯報訊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主媒體中心26日正式投入運作,並開放至11月23日。主媒體中心內設主新聞中心與國際廣播中心。主新聞中心會為註冊媒體和轉播機構提供工作區、採訪區、新聞發布廳及各項設備,並播放賽事實況和提供即時比賽成績與賽事信息。
國際廣播中心作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廣播總控制室,由十五運會主廣播機構中央電視台匯總粵港澳所有賽場的公用訊號,再發放予香港4家獲授權媒體,即香港3間免費電視台及香港電台,在本地免費播放十五運會的賽事。
設「香港街」餐飲區
秉持綠色辦賽的理念,主媒體中心由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改裝而成,並為註冊媒體提供點對點巴士服務。此外,主媒體中心內亦設有具香港特色的「香港街」餐飲區,供應本地美食;另設全國運動會歷史長廊,介紹全國運動會發展歷史,並設有售賣限定商品與紀念品的特許商品零售店。
粵語版會歌發布 三地歌手聯袂演繹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紫妍 廣州報道)十五運會歌《氣勢如虹》粵語版及MV於25日正式發布。歌曲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大學金鐘音樂研究院院長何沐陽作曲,梁天山、何沐陽、崔軾玄作詞,由粵港澳三地歌手古巨基、曾舜晞、羅嘉豪聯袂演繹。
「粵語歌對整個華語樂壇、對幾代人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全運會首次由粵港澳共同舉辦,應該要有一個粵語版本。」歌曲音樂製作、監製及詞作之一崔軾玄表示,粵語版會歌在製作中從不少經典港樂中獲得靈感,融入了灣區及中國風元素,重新填寫的歌詞更體現灣區人拚搏有衝勁的態度,三地青年歌手共同演唱體現大灣區的融合發展。
冀成新一代勵志歌曲代表
他特別指出,粵語版的首句歌詞「南海風過浪潮動」開篇點題,凸顯嶺南特色,和旋律結合更令人想起經典港樂《男兒當自強》的感覺。他表示,希望這首粵語版會歌能夠成為新一代勵志歌曲的代表。
崔軾玄還介紹,在粵語版會歌的MV中可以看到,跟隨吉祥物喜洋洋和樂融融的「腳步」,粵港澳大灣區各辦賽城市的賽場、地標景色接連呈現,醒獅等嶺南文化與激昂的運動場面相呼應,展現出三地共同辦賽的融合性。
此外,粵語版會歌還專門找了廣東當地的團隊進行後期混音等製作,更加突出中國風元素,例如加入彈撥樂器和古典節奏,與普通話版做出差異。崔軾玄還透露,十五運會歌還有一個融合了粵劇粵曲文化的版本,將更加凸顯嶺南文化特色。
【特稿】自動駕駛巴士成「流動宣傳大使」
距離十五運會啟幕的日子越來越近,廣州的 「全運氛圍模式」 已全面開啟,公交巴士換上全運主題「新衣裳」,穿梭在道路上;「全運號」主題有軌電車上線運營;地鐵全運會主題站在黃村站亮相;多條自動駕駛示範線路也將上新。
目前,首批全運主題巴士已在廣州市內21條線路投放,車身上明快絢麗的漸變色彩與流動圖形,既象徵着運動賽場迸發的熱烈能量,又呼應大灣區多元文化碰撞的絢爛。「全運號」主題列車也已在海珠有軌電車上線。一節節不同顏色的車廂融入了港珠澳大橋、廣州塔、香港中銀大廈、澳門金蓮花等地標,以及城市市花、運動人物動感剪影,形成獨特的視覺符號,成為傳播十五運會、彰顯灣區活力的「流動宣傳大使」。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公交集團「大型體育賽事智慧交通解決方案:L4級自動駕駛巴士接駁的示範應用」項目,入選了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科技創新融合優秀案例和示範案例(第一批)名單。賽事期間,將圍繞賽事場館、地鐵站點及周邊景點,新開通多條自動駕駛示範線路,包括廣東奧體中心循環線、天河體育中心循環線、南沙體育館循環線等,為市民旅客提供便捷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