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回應】連接區內主要屋邨 站距「剛剛好」
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最新方案出爐,曾任港鐵工程師的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一般使用傳統重鐵的工程造價會比今次的輕型集運系統高數倍以上,因為該系統的結構基建相對輕盈,整合程度高,「加上東九龍地理條件不適合建設重鐵,否則造價會更高昂。」對於7公里路線共設9個站,他認為是合理安排,兼顧了區內的主要居住點,「這個集運系統本來就是介乎巴士和重鐵之間的公共交通,這個站距其實剛剛好。」
自備電池驅動慳錢安全
綠色集運系統將用列車自備動力電池驅動,因此無需建設高壓電網,大大減少造價,惟有意見擔心不夠安全。張欣宇解釋,以城市集運系統而言,所有列車都是由電力驅動,分別只是用動力電池抑或高壓輸電網。他表示,目前輕型電動列車的電池技術、信號系統乃至整個安全管理體系已非常成熟,且香港對集體運輸系統的安全性有很嚴謹的規管,市民大可放心。他希望特區政府未來為系統招標時,不要只着眼於造價,應更着重競標者的營運能力,確保能夠提供媲美重鐵的穩定與高效營運服務。
倡成立地區諮詢委員會
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感謝特區政府接納地區意見,增設藍田北站,並在多個站點新增行人連接設施以駁通車站、民居與周邊社區設施,方便市民出行。他續說,擬建走線在藍田北至油塘東的過山段才需要使用隧道,相信已能盡量縮減興建費用、減少技術難度,加快項目建造落成。他希望未來承辦商能盡快縮短工期,令區內居民早日受惠,「以我了解,日後的招標文件都有一個『鬥快』的條款,就是如果建造期愈短、愈早啟用,成功中標的機會便較大。」他建議政府在確認承辦商後成立地區諮詢委員會,定期向社區持份者報告進度。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