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訪】提供「確定」政策預期增信心 中國成跨國公司「避風港」


專訪太古集團董事鄧健榮:國家堅持對外開放 全面落實外企國民待遇
美國對全球貿易夥伴發動關稅戰,試圖以「逆全球化」來保持自身霸權。中國頂着巨大壓力,推出反制措施。面對外部挑戰,企業與投資者難免感到焦慮,甚至無所適從。擁有豐富管理跨國企業經驗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太古集團董事鄧健榮上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他對中國在關稅戰上獲勝很有信心,因為中國手上有太多可用「工具」去調節影響;同時中央政府始終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在環球「不確定性」急劇攀升中,為跨國公司帶來「確定」的政策預期,使中國成為跨國公司布局未來的「避風港」。●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貿易戰對所有人而言都絕非好事,因為沒有贏家」,鄧健榮非常認同中央政府的表態,他坦言,「貿易戰會影響全球不同經濟體原本正常的經貿往來,無論大中小企業,都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他指出,香港乃高度外向型經濟體,貿易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稅戰下香港肯定會首當其衝,「如此大規模的貿易戰,不僅觸發企業的生存焦慮,同時亦逼令各地政府要於短期內做好政策布局,去抵禦國際間的驚濤駭浪。」
中央手上有「很多牌」可以打
不過,鄧健榮表示,未來看似危機四伏,但中央高瞻遠矚及精準的政策布局,對美國發動的關稅戰其實早有準備,手上有「很多牌」可以打,定可克服目前的短期困難,他對中國獲勝很有信心。他舉例指,中央在去年第四季加碼推出的一系刺激經濟措施,已經見到成效,帶動去年第四季的GDP,從第三季的4.6%強勁回升至5.4%,而最新的2025年第一季GDP亦繼續增長5.4%,已經證明內地政策相當靈活及具效率。
他認為,中央在今年的兩會上,將本年度財政赤字率提高到4%,不僅釋放出積極財政政策加力的信號,也為市場帶來充足流動性。
鄧健榮認為,內地滿滿的「工具箱」,有助支持中國今年達成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而本港作為內地最緊密關係的經濟體,擁有「背靠祖國」的優勢,中國經濟繼續繁榮,將為本港經濟提供強勁支持,成為香港面對全球關稅風波的重要穩定器,他堅信香港未來依然光明可期。
另一邊廂,鄧健榮認為,誠如成語「禍福相依」所指,危機往往亦容易伴隨着轉機。在國際層面上,美國的「朝令夕改」進一步動搖了其國際威信,「美國今日公布的政策,過兩日可能又面目全非,對市場最大的影響,便是令投資者或企業無所適從,做生意最忌諱的就是不確定性,這使得大家對美國的信心低了好多。」相反,中國「企硬」令其在國際間獲得威信。
港需培養留住「一帶一路」人才
至於香港自身方面,他認為企業反而可借今次機會,開拓美國以外的更多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市場。「以往香港每次遇困,總會找到方法突破困境,今次亦不例外。除了維持與歐美市場的合作外,未來還需加大力度拓展與東盟、中東等地區的經貿和社會往來。」
他相信,「今次貿易戰將會進一步促進本港製造業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令製造業向高端方向發展。」港企在提供不同品質及貼合不同目標顧客群體的商品上,一直是傳統強項,面對東盟和中東等市場時,港企仍大有可為。為把握商機,他建議本港高校應開辦更多相關語言課程,而近年亦有很多來自東盟、「一帶一路」地區的留學生,鄧健榮建議政府要不斷優化現有的簽證政策和相關措施,吸引這些留學生留港發展,為企業儲備人才。
更多跨國公司將「用腳投票」
太古集團是做貿易起家的,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是全球貿易發展的見證者及推動者。作為太古集團董事的鄧健榮表示,集團早有應對關稅戰的部署,但強調最重要是大家的信心,特別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在中美兩國劍拔弩張、美國保護主義抬頭的國際環境下,中央政府卻始終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取態,全面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令中國成為跨國公司布局未來的『避風港』,在環球『不確定性』急劇攀升當中,為跨國公司帶來『確定』的政策預期。」他認為,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具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既高度國際化,又與內地緊密相連,相信未來會吸引更多跨國公司「用腳投票」,相信內地與香港兩地的前程依然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