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偽換臉扮「美女」 誘開電商平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香港警方在代號「謀攻」的執法行動中,商業罪案調查科經情報搜集及深入調查,偵破兩個利用人工智能(AI)換臉技術犯案的本地詐騙集團,拘捕19名男女。其中一個詐騙集團由主腦及骨幹成員租用荃灣區一工業大廈單位作詐騙中心,再從不同渠道招攬本地年輕男女加入,以「年輕貌美及事業有成」的女性作「人物設定」,透過網上交友媒體或平台尋找境外受害人,並以話術及AI換臉技術製作虛擬相片或視頻,不斷發放給受害人及開展對話,發展關係及贏取信任,達至「洗腦」效果。

  經連日「噓寒問暖」及「炫富」後,該集團成員就會以「零風險賺快錢」作招徠,誘使受害人在虛假電商平台開網店「創業」,售賣虛假電商平台網店內的商品,包括電腦設備和電話等,以轉售賺取可觀差價。

  製作虛假流量 誘以虛幣「充值」

  為增加可信性,該集團會製作虛假流量及大量客戶訂單,並會假扮電商平台客服,要求受害人以虛擬貨幣「充值」作購買轉售商品之用,但其實網店、買家、店內商品及訂單全屬虛構,最終受害人無法取回本金及所謂的利潤,創業夢碎及血本無歸。

  香港警方於本月10日深夜展開行動,搗破該詐騙集團位於荃灣的詐騙中心,以「串謀詐騙」罪拘捕7男4女(20歲到37歲),他們報稱侍應、文員及無業,部分人有黑社會背景。行動中,警方除在現場電腦內檢獲AI換臉的素材外,並檢獲多部智能電話 、電話卡,還有詐騙用的劇本、內部教學筆記及講稿等,另檢獲逾200萬元懷疑犯罪得益財產,包括名貴手錶及跑車。

  商業罪案調查科警司馮培基表示,檢獲的教學筆記詳細說明怎樣設定「人物設定」、接觸受害人及進行「洗腦」流程、如何說服受害人開網店及充值等。初步調查發現,犯罪集團已營運一段時間,每日平均接觸約100名潛在受害人,估計每名受害人損失5萬至10萬元,推算集團每星期的騙款高達100萬元。

  馮培基強調,香港警方會透過不同渠道,包括與國際刑警及海外執法機構合作,聯絡相關海外受害人及識別可能本地受害人作出跟進。

  盜用報失證件 「換頭」開設賬戶

  在是次行動中,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又鎖定一個本地詐騙集團。該集團涉嫌由去年3月至今年2月期間,盜用至少21張已報失的香港身份證,以AI換臉方式將集團成員的五官融入報失身份證的頭像,或直接將成員相片取代身份證上頭像的手法,試圖冒充已報失身份證市民身份,向多間銀行合共遞交44個網上開設銀行戶口申請,其中30次順利通過身份驗證程序開設銀行戶口,包括15次屬利用AI換臉方式。該集團再利用戶口申請借貸、信用卡及清洗犯罪得益,涉款逾200萬元。

  本月10日,網罪科探員於全港多個目標地點以涉嫌「串謀詐騙」及「洗黑錢」等罪名,拘捕6男2女(24歲至41歲)包括集團主腦及骨幹成員,部分人有黑社會背景。行動中,警方檢獲多部手提電話、電腦及外置儲存裝置等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