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醫療改革方案公布 首階段明年1月起實施 醫藥費減免降門檻 140萬港人受惠

●醫衞局局長盧寵茂(中)等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方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醫衞局局長盧寵茂(中)等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方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醫改方案揭盅,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將由180港元增至400港元,危重病人豁免。圖為公院急症室。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醫改方案揭盅,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將由180港元增至400港元,危重病人豁免。圖為公院急症室。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公立醫院新舊收費對照
公立醫院新舊收費對照

  研究多時的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昨日出爐,目標在五年內完成,第一階段措施將於明年1月起實施。今次方案透過「一加一減」重新合理分配醫療資源,一方面大幅放寬醫藥費減免申請資格,使合資格受惠人數由現時約30萬激增至約140萬人,同時增設封頂機制,除自費藥,每名病人每年收費上限是一萬元,料7萬人受惠。同時,上調公立醫院部分收費,其中急症室收費400元,危殆及危急病人免收費;專科門診及家庭醫學門診,每項藥物分別收費20元及5元,每次最多發放4周藥量(見表)。首階段實施後,每年多收約30億元,全數用於公營醫療服務。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希望,透過收費改革引導市民善用醫療資源,減少浪費和濫用;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形容:「方案扭轉現時『輕症平、重症貴』的情況,不想出現小病高資助,大病反而要病人大量自費,這種結構失衡、資源錯配的情況。」 (尚有相關新聞刊A2)●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盧寵茂在記者會上形容,今次改革方案姍姍來遲,「到底醫療系統是否可以持續?不只財政的可持續,亦是醫療質量可持續的問題,上一次收費調整已經是8年前。」

  他解釋,人口老化令需求不斷上升,加上先進新藥械和治療方法令醫療成本不斷上漲,現時公營醫療服務的經常性開支佔GDP 4.1%,為了醫療質量可持續性,必須全面進行醫療改革,公營醫療的資助和收費改革是重要一環。

  急症室收費400元 危重患者免費

  特區政府希望透過改革資助架構,令醫療資源用得其所,引導市民善用醫療資源,減少浪費和濫用,從而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盧寵茂強調,這次改革是有加有減,「加」是加強對「貧、急、重、危」疾病的病人保障,「減」是減少浪費,改革之後政府仍然會維持高度資助,目標是未來5年,公營醫療資助率由目前97.6%逐步調低至90%。

  高拔陞介紹,該方案引入按項共付概念,非緊急放射診斷及病理檢驗服務,進階及高端項目將收費,亦會調整標準藥物收費及數量。其中急症室由目前劃一180元上調至400元,危殆和危急病人豁免;住院每日加至300元,取消現有入院費,療養及復康病床每日200元。

  專科門診包括外科、骨科等,不論首次看症或覆診,診金劃一加至250元;專科藥費每項加至20元,亦只會配4星期藥。專科門診病理檢驗及非緊急放射造影現時無須另外收費,日後基礎服務維持免費,進階及高端項目例如超聲波及磁力共振,要收50元至500元不等。

  同時,醫管局會透過優化的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擴大撒瑪利亞基金安全網和增設住院及門診費用上限,將更多病人納入安全網,例如放寬藥費減免的申請資格及資產限制。入息限額以全港家庭住戶的入息中位數為基準,上限由75%調高至100%,一人家庭限額調高至150%,資產限額與申請公屋看齊;同住但沒有直接財政聯繫的家庭成員無須納入審查,涵蓋期限亦由現時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預計合資格受惠人數由現時30萬增至140萬。

  每年增收30億元 補貼更多病人

  醫管局新設封頂機制,除自費藥,每名病人每年收費上限是一萬元,以助長期病患等,預計約7萬人受惠。政府初步估計,若求診人數不變,每年額外多30億元收入,以補貼更多病人。

  對急症室收費會否帶動私營醫療加價,高拔陞認為急症室不應該與私家診所進行比較,「私家醫生很多時治療最簡單的傷風感冒都要收費數百元,這些是最簡單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輕症收費不能與急症室收費比較。」

  他強調,急症室的配置是全年24小時、365天開門,是照顧及處理危殆、危急病人,希望透過新收費模式,加強家庭醫學門診服務等,改變部分輕微病症的病人使用急症室服務的習慣,以扭轉現時「輕症平、重症貴」及「小病高資助,大病要自費」這種失衡、資源錯配的情況。

  改革方案將於明年起首階段實施,特區政府之後會於2028年、2030年檢討收費結構。

  公營醫療收費改革Q&A

  Q:小朋友發燒到急症室求醫,算不算急症?可以豁免收費嗎?

  A:急症室醫護根據病人病情,分類為危殆、危急、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五類,首兩類免收費

  危殆:指有即時生命危險,例如心臟停止、血壓低或呼吸微弱等,需要立即搶救

  危急:病人的維生指標處於邊緣,可能有生命危險,必需在15分鐘內接受治療

  緊急:病情嚴重但維生指標穩定,需要在30分鐘內處理

  次緊急:病情較輕微但需處理,可以等候一段時間

  非緊急:病情輕微穩定,無惡化的風險,例如輕微擦傷,可以長時間等候

  小朋友發燒就要視乎其維生指標、心臟或呼吸情況,斷定屬於哪個級別

  Q:急症室求醫流程及退款安排?

  A:當病人抵達急症室後,先由一名富經驗及接受特別培訓的護士作初步病情評估,按照分流制度進行分類。一般情況下,病人如非昏迷、危殆,要先登記及繳交400元,其後等候醫護人員安排就診,已經率先繳費的危殆以及危急病人,就醫後可獲安排退款,最後兩類病人繳款後,想轉看私家醫生,可在扣減分流費用後退款

  Q: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全年收費上限,以及危疾病人藥械資助,有何申請資格?

  A: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是為低收入病人而設,必須提供資產入息證明;未符該減免要求的病人,可申請每年公營醫療支付封頂機制,或者服用貴價藥的合資格危疾病人也可以申請藥械資助。總結而言,醫療費用減免機制與全年收費封頂一萬元措施為互補機制,成功申請其中一項的病人,可同時再申請藥械資助

  ●資料來源:醫務衞生局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