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實測】三隧分流新方案 不同時段不同費

◆紅磡海底隧道車流最繁忙。
◆紅磡海底隧道車流最繁忙。

◆東區海底隧道車流僅次於紅隧。
◆東區海底隧道車流僅次於紅隧。

◆西區海底隧道車流相對疏落。   資料圖片
◆西區海底隧道車流相對疏落。 資料圖片

三隧「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
三隧「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

  擬交立會審議 繁忙時段紅隧東隧或貴20元

  香港三條過海隧道一直存在收費懸殊、車流失衡的「痛點」。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下班繁忙時間實測三隧交通情況,收費較低的紅磡海底隧道提早在傍晚出現車龍,塞足半小時才成功過海;但西區海底隧道則路路暢通,不用6分鐘車程已走出隧道。隨着西隧專營權明年8月屆滿,帶來契機讓特區政府理順有關問題。有消息透露,特區政府審視最新推算數據後,擬提出「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三隧私家車收費在非繁忙時段維持不變,但紅隧和東隧繁忙時段收費則上調20元,分別收取40元和45元,西隧則減價至65元至70元,拉近三隧收費的差距。 ◆文 /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為了解三隧目前車流不均的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兵分三路,在下午5時至晚上8時的繁忙時段實測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的車流情況。

  繁忙時段紅隧駕車過海需半小時

  在紅磡海底隧道,記者下午5時15分駕車駛至,往港島方向已出現長長車龍,當中以私家車及的士佔比最多,其次為貨車及巴士;紅隧往九龍方向車龍,則絕大部分為私家車。及至下午5時45分,往來港島及九龍的車輛數目進一步增加,車龍可緩慢移動,記者塞了半小時才成功過海。

  東區海底隧道方面,車流雖然不及紅隧多,但同樣出現塞車情況,車龍中絕大部分是私家車,記者也塞了約15分鐘才過海。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個情況,下午4時許由紅隧駛往九龍方向,塞車情況較下午5時後繁忙時段嚴重,經與部分司機溝通後,估計是有不少司機習慣趕在以往的繁忙時段前過海,結果導致塞車情況提前出現,亦變相將繁忙時段提前約1小時。

  同時段西隧乘巴士過海不用4分鐘

  至於西隧則截然不同,同樣是繁忙時段,記者乘過海巴士大約下午6時50分已抵達西隧入口,隧道內的車輛只有約10多架,當中全部為名貴私家車,未見有小巴或貨車。由於路段並不擠塞,不用4分鐘車程巴士於6時56分到達西隧收費廣場,行車暢通無阻。

  根據特區政府統計,疫情前繁忙時段的紅隧車容量逾150%、東隧及西隧則分別是146%及98%。而私家車佔路面60%,惟僅佔過海運載量18%,巴士僅佔路面8%,其過海運載量則達80%。政府曾進行調查,了解在不同收費加幅下,如何改變駕駛人士的出行模式。

  結果顯示,如果隧道費加20元,會有約兩成人轉用公共交通,或轉用其他隧道;如果加30元,比例會升至約四成。如果繁忙時段收費再加20元,會有約兩成人改變使用隧道的時間;若加30元,比例就升至近五成。

  為緩解三隧車流量失衡的問題,消息指特區政府擬在西隧專營權明年8月屆滿後,調整三隧收費,擬在繁忙時段,包括早上7時至10時,以及傍晚5時至晚上8時,將紅隧和東隧的私家車收費加價20元,分別加至40元和45元;西隧則減價,初步建議會減5元至10元,即是減到65元至70元。

  調整針對私家車 鼓勵搭公共交通

  據了解,今次調整只針對私家車,以鼓勵市民轉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地鐵,故巴士或會減隧道費;至於的士就三隧全日劃一收費,以免出現爭拗。原本有意見提出,政府收回西隧專營權後,應該在凌晨時段取消隧道收費,但政府擔心會吸引原本無計劃凌晨過海的駕駛者使用隧道,因此最多只會在凌晨時段減價,並不打算免費。

  消息又指,政府預計今年12月將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建議,相關修例會在明年初首讀,期望西隧專營權明年8月到期前,在暑假前完成立法。政府期望新法例保留彈性,容許政府日後無須再經立法會審議,都可以上調或下調隧道收費最多15元,並調整繁忙時段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