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專題研討會圍繞主題「疫情影響下的醫療健康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及展望」展開討論。(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攝)

「大灣區:前行啟新程」大灣區論壇18日在香港舉行。首場專題研討會圍繞主題「疫情影響下的醫療健康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及展望」展開討論。

中銀集團人壽保險執行總裁鄧子平先生表示,疫情之下醫療保險的需求增加了,不過長期死亡率均維持在較低水準,他相信疫情對整個保險行業的影響是短暫的。此外,他提到,香港和內地的出生率越來越低,而香港人的平均壽命為男性84歲,女性88歲,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未來退休人口會漸漸增加,人口老齡化對大灣區來說是一個挑戰,醫療服務需要更加快速的發展,加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不少機遇。

武漢亞心總醫院董事總經理謝兆基表示,在疫情高峰的時候,集團受到不少機構的幫助,同時集團也在盡量多地在幫助病人,在疫情爆發的時候集團在78天內接收了超過8000個門診的病人。

全國政協常委胡定旭教授說,我們需要思考病人親身到診所的必要性,物流對醫療行業數碼化發展很重要,偏遠地區對遠程醫療的需求更加迫切。要把握技術在疫情後重塑醫療行業就需要和更多公司取得合作關係。同時,疫情的預防教育也很重要。就大灣區而言,疫情帶來了很多機遇,例如讓香港的醫療機構提供大灣區居民藥物和服務,如果大灣區能夠學習香港的醫院經營模式和經驗,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來大灣區求醫。

第二場專題研討會以「新基建:啟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為主題。(大公報記者 攝)

新基建可助大灣區發展智慧城市

論壇第二場專題研討會以「新基建:啟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為主題,討論內容包括包括「新基建」將如何推動經濟發展,並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以及「新基建」可以如何幫助我們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

專家預計,到2025年,新基建直接投資將達10萬億元左右,帶動投資累計或將超過17萬億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前資訊科技總監楊德斌認為,未來需通過有效組織和利用各方資源及技術,並配置恰當的規劃決策,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小i機器人創始人及董事長兼CEO袁輝則指,AI的應用對大灣區的發展極其重要,又指AI對所有行業都是巨大機會,要思考如何將AI與商業結合。

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指出,中國的工業化和數碼化在進一步升級,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數碼化急速發展進一步拉動了服務業、零售行業增長。他還說,香港作為國際融資金融中心,自從經歷過2018的改革,共有逾150個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相信該等融資可以幫助新基建板塊的公司取得更好的發展。

ChoZan及Alarice創辦人Ashley Galina Dudarenok說,內地的5G覆蓋程度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而香港澳門在這方面反而稍顯脫節,新基建可以幫助港澳成為智慧城市。至於信息隱私方面的問題,Ashley認為,我們已進入「新基建」的時代,創新科技發展是大勢所趨。就像幾個世紀之前的人覺得電很危險會威脅到生命,所以很多國家和行業都拒絕運用它,然而現在我們卻離不開電了。所以與其阻止算法的發展趨勢不如加入它並將它導向正確的發展道路。

第一線集團行政總裁曾家寶先生指出,新基建有很多特點和機遇,5G是很重要的,比如說遙距問診,如果沒有5G支持,影像就難以顯示清晰,讓問診就變得困難。而區塊鏈能夠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如果以前你在玩蹦極,你會猶豫要不要跳,要不要先買個保險,但現在你不會猶豫,在跳的過程中,只需要幾秒的時間就能夠完成保險的購買了。」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