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雖以都市聞名,但其自然資源同樣得天獨厚:1,180公里海岸線蜿蜒曲折,263個島嶼星羅棋布,生態、地質、風景與歷史元素應有盡有。從地質奇觀到戰時遺蹟,從紅樹林濕地到珊瑚群落,這些資源不僅是自然瑰寶,更是發展多元旅遊的堅實基礎。例如長沙泳灘、三星灣泳灘、大浪灣泳灘等海灘都是水清沙幼的優質泳灘,足以媲美世界各地的知名海灘。然而,這些沙灘及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明顯不足,只有簡單的配套設施,未能將優質的旅遊資源轉化為具有高度競爭力的旅遊項目。
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結晶。屹立600多年來,承載的故事不只令國人自豪,不少海外民眾也為之心動,紛紛慕名而至。多年來,不少訪京外國元首,都曾駐足故宮石板路上,讚嘆其雄偉英姿,由此與中國友人打開話題,造就一幕幕外交美談。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出海專班,是因應時代變局與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動盪、單邊主義抬頭,多邊貿易體制陷入停滯,區域經濟合作成為新常態。在此背景下,內地企業加速出海,特別是在「全球南方」布局供應鏈與產業鏈,已成大勢所趨。2024年,內地對外直接投資逾1,900億美元,對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大幅增長,顯示內地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步伐不斷加快。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國際金融、貿易與專業服務樞紐,具備資金自由流動、法治完善、人才匯聚、國際網絡廣泛等獨特優勢,理應成為內地企業走向世界的首選跳板。
剛過去的中秋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既傳遞團圓與和諧美好之意,也彰顯文化在凝聚社會力量中的重要價值。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正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軟實力的體現。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以國際化的市場環境和高效的經濟體系,在全球佔據重要地位。然而,隨着本港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僅依賴傳統金融和服務業已不足以確保持續競爭力。如何通過文化與經濟的深度融合,為香港經濟注入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是當前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發展人文經濟學,不僅可以提升香港的文化軟實力,還將為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注入新動力。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出海專班」後僅20天,便在中秋佳節正式啟動,雷厲風行。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內地企業出海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據商務部研究院《2023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報告》顯示,超八成受訪企業計劃提升海外布局,中東、東南亞為熱門目的地 。香港作為「一國兩制」 下的國際化平台,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為內地企業進軍全球市場提供全方位支持。
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年輕一代必須對祖國有所認識。要認識自己的國家,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親身到內地考察,從多角度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社會發展,不僅加深對國情的了解,更有助培養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雖然有特區政府提供12年免費教育,並以《教育條例》確保適齡學童必須入學,但輟學情況仍在社會中存在。近日有團體研究指,約萬多名15歲以下學生有潛在輟學傾向,特區政府教育部門通報個案亦有逾2,000宗,且未計算長期缺課及因情緒問題請病假的情況。
小山邱
社評
引入市場參與合理開發 釋放香港旅遊潛力
香港雖以都市聞名,但其自然資源同樣得天獨厚:1,180公里海岸線蜿蜒曲折,263個島嶼星羅棋布,生態、地質、風景與歷史元素應有盡有。從地質奇觀到戰時遺蹟,從紅樹林濕地到珊瑚群落,這些資源不僅是自然瑰寶,更是發展多元旅遊的堅實基礎。例如長沙泳灘、三星灣泳灘、大浪灣泳灘等海灘都是水清沙幼的優質泳灘,足以媲美世界各地的知名海灘。然而,這些沙灘及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明顯不足,只有簡單的配套設施,未能將優質的旅遊資源轉化為具有高度競爭力的旅遊項目。
善用故宮文化寶藏 夯實香港文化根基
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結晶。屹立600多年來,承載的故事不只令國人自豪,不少海外民眾也為之心動,紛紛慕名而至。多年來,不少訪京外國元首,都曾駐足故宮石板路上,讚嘆其雄偉英姿,由此與中國友人打開話題,造就一幕幕外交美談。
統籌力量主動出擊 全面服務內企出海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出海專班,是因應時代變局與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動盪、單邊主義抬頭,多邊貿易體制陷入停滯,區域經濟合作成為新常態。在此背景下,內地企業加速出海,特別是在「全球南方」布局供應鏈與產業鏈,已成大勢所趨。2024年,內地對外直接投資逾1,900億美元,對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大幅增長,顯示內地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步伐不斷加快。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國際金融、貿易與專業服務樞紐,具備資金自由流動、法治完善、人才匯聚、國際網絡廣泛等獨特優勢,理應成為內地企業走向世界的首選跳板。
評論
發展人文經濟學 為香港注入新動力
剛過去的中秋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既傳遞團圓與和諧美好之意,也彰顯文化在凝聚社會力量中的重要價值。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正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軟實力的體現。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以國際化的市場環境和高效的經濟體系,在全球佔據重要地位。然而,隨着本港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僅依賴傳統金融和服務業已不足以確保持續競爭力。如何通過文化與經濟的深度融合,為香港經濟注入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是當前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發展人文經濟學,不僅可以提升香港的文化軟實力,還將為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注入新動力。
「出海專班」打通障礙 助內企拓展海外市場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出海專班」後僅20天,便在中秋佳節正式啟動,雷厲風行。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內地企業出海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據商務部研究院《2023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報告》顯示,超八成受訪企業計劃提升海外布局,中東、東南亞為熱門目的地 。香港作為「一國兩制」 下的國際化平台,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為內地企業進軍全球市場提供全方位支持。
考察神州大地 深植愛國根苗
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年輕一代必須對祖國有所認識。要認識自己的國家,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親身到內地考察,從多角度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社會發展,不僅加深對國情的了解,更有助培養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對症下藥 助輟學青少年重拾人生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雖然有特區政府提供12年免費教育,並以《教育條例》確保適齡學童必須入學,但輟學情況仍在社會中存在。近日有團體研究指,約萬多名15歲以下學生有潛在輟學傾向,特區政府教育部門通報個案亦有逾2,000宗,且未計算長期缺課及因情緒問題請病假的情況。
【文匯漫畫】自食惡果
小山邱
快評
文匯快評:檢討押解程序 慎防「走犯」再發生
(有片) 文匯快評 │ 善用科技各界攜手 長者支援精準周全
來論
迷幻藥從來就不是仙丹,古人早已給過答案
飛常觀點|H-1B簽證加價 美國「自毀長城」反利國家和香港
來論︱矢志繼續深化改革 同創香港美好未來
來論丨李鋈發:赤子心 家國情——慶祝新中國成立76周年